一、先確定是否需要去看皮膚病
皮膚是覆蓋人體最表面的重要器官。中醫認為,皮膚病是受秉性不耐、六淫侵襲、蟲毒所傷、飲食不節、血瘀痰飲、情志內傷等所致,西醫認為可因遺傳、過敏、代謝失常、內分泌紊亂、病原體感染、理化刺激、免疫改變等多種因素所致。自覺癢、痛、灼熱、感覺異常等,可見皮膚、黏膜、趾(指)甲、毛發等發生損害。發生了皮膚不適,需要及時看醫生。
二、安排時間,提前預約
醫院是個醫療救治的場所,不宜過久逗留,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可以在預約平臺上預約就診。預約時注意醫生的出診信息,選擇就診醫院和皮膚科醫生。通常問診、體查大約需要5-10分鐘,一些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比如抽血、手術準備、活檢病理檢查、B超、CT檢查等,需要做好時間安排,可以比預約時間提前半小時到達醫院皮膚科門診候診區等候叫號。候診期間不急不躁,配合醫護接診。
三、在醫生面前“裸皮膚”
醫護人員保護所有就診患者的隱私。因此來醫院之前不需要涂抹任何藥物或遮擋、修飾物。皮膚病非常直觀,需要看皮疹真實的形態、顏色、大小以及周邊關系等,常常還需要全面的體格檢查,“裸皮膚”以獲得真實的表現,有助于醫生判斷。
四、衣著寬松
穿寬松、方便穿脫的衣服,以便醫生查看。
五、準備提供患病信息
提前理清思路,整理資料和攜帶既往及近期皮損的照片、在其他醫療機構就診時的病歷、檢查資料和用過的藥品等。把有助于醫生診療的病情信息準備好,例如門診病歷,描述皮膚病發生的部位、感覺、時間以及發生、發展的過程,既往診療情況,皮膚病與飲食、天氣、心情、環境變化的關系等,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和治療情況,女性需要提供月經信息。注意傾聽和配合醫生的詢問,診療結束后,醫護會交代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在和醫生、護士交流的過程中,盡可能用簡短、明確、清晰的語言告知醫生,避免大聲喧嘩、不抓重點、喋喋不休或語無倫次。老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需要監護人陪同。
另外,提前準備好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就診過程會更加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