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呱呱墜地后
第一聲就是用「哭」
來表達自己來到這個世界
對于還未會說話的寶寶來講
「哭」就是唯一的表達方式
但如果寶寶無論是
餓了、疼了、熱了、冷了、尿濕了
就是一個起勁地哭
明明吃飽了
尿布也不濕
排除所有可能因素之后
還是一味地哭
可怎么辦呢?
有些新手媽媽
面對寶寶的「哭」都會手足無措
不知如何是好
只知道寶寶一哭就喂奶
但隨著經驗累積,寶寶的哭聲總能讓媽媽聽得明白。只要從寶寶:
①是否餓了;②尿片是否濕了;③是否想睡了;④身體溫度是否異常等問題出發,逐一排除,仔細聽清楚寶寶不同需求的哭聲。從中分辨,下一次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媽媽就可以快速地做出決定,給寶寶最好的照顧。
如果排除了疾病原因,又解決了寶寶的生理問題及需要,媽媽不妨放手讓寶寶哭一兩分鐘,因為「哭」可以讓寶寶肺部得到訓練,達到增強肺氧量的目的。
但亦最多只能讓寶寶哭一兩分鐘,哭得太久,寶寶便會極度缺乏安全感,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