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新年到了,飲食的盛宴也越來越近了。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與飲食有一定關系,特別是一些皮膚病的發生發展與飲食關系尤為密切。對于皮膚病患者而言,如何進行科學忌口對疾病的恢復和預防復發有比較大的影響。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在民間廣泛流行的一詞——“發物”。那么什么是發物呢?某些在食用后會導致原有疾病復發或加重的食物通常稱作“發物”。發物可以誘發或加重多種皮膚病,尤其是過敏性皮膚病。屬于發性的食物包括:生蔥、生蒜、辣椒、韭菜、酒、蛋類、魚、蝦、蟹、海帶、雞、鴨、牛羊肉、豬蹄、豬頭肉、巧克力、生菠蘿等。
發物種類很多,但不是說每個皮膚病患者所有的發物都不能食用。發物是根據大量皮膚病病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具體到每個人,發物會有所不同。有些人怕皮膚病復發,常年不吃牛羊肉、雞肉、牛奶等高蛋白食品,甚至常年吃素食,這樣做是不可取的,長此下去有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科學的方法是,對自己來說應明確哪些食物忌口,而不是不加選擇地一概不吃。患者可以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詳細總結自己發病與食物的關系,推斷出自己可能過敏的食物,也可以到醫院做食物過敏原檢查。當難以斷定自己過敏的發物時,不妨采用實驗性診斷的方法,即將自己打算吃的發物,列一個清單,先試著吃其中一種,連吃幾天后無反應,可以初步斷定此食物對自己來說不是發物;接著再試吃第二種,逐步全部試完。然后再采用兩兩搭配的方法試驗,沒有反應的食物,可以食用,對出現反應的食物則應嚴格忌口。
除了過敏之外,食物還可以通過其他一些途徑造成皮膚反應。比如飲酒可通過酒精刺激,直接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及血流加速,出現紅斑,發熱,皮損變紅等皮膚反應。還有一些食物,如草莓是組胺釋放劑,人吃了它就可以引起體內組胺水平增高,使人出現蕁麻疹、紅斑、瘙癢等癥狀。還有一些食物,如變質的魚、蝦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組胺,食入以后自然會發生皮膚反應。對于皮膚病患者,這些食物也應該加以忌口。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里,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鼠年大吉!
(皮膚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