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英吉利海峽有英法海底隧道,香港、珠海、澳門有港珠澳大橋,就連日本到韓國之間據說也要建一條海底隧道,那么為什么廣東到海南那么近,瓊州海峽上卻沒有一座跨海大橋呢?
瓊州海峽
遇節假日大批游客擁入海南旅游,加上天氣惡劣造成海口船舶運載壓力劇增,出現“滯港事件”,交通狀況讓人擔憂,于是瓊州海峽上建一座跨海大橋的呼聲越來越大。
天氣惡劣航線關閉,大批游客車輛滯留海南
1 建個橋不是唱兒戲,你想建就能建
但凡人類歷史上的大工程,無不要經過前期幾十年的調研和勘探才能破土動工,很遺憾瓊州海峽大橋方案幾乎全部夭折,為什么會這樣?這瓊州海峽有什么毒?
瓊州海峽建跨海大橋若干方案
首先地質地貌影響,雖然瓊州海峽跨度不大,但它真的很深,港珠澳大橋的區域海灣最深才20多米,瓊州海峽則達到100米,如此深度,加上海床復雜結構,橋梁基礎基建不好做,用網紅詞匯說就是“太難了”。
瓊州海峽建大橋難度更大
其次大風、洋流等氣象因素,海峽是個貫通口,常年刮大風,起大霧那是家常便飯,當年建港珠澳大橋時光側風速就花費了4、5年的時間,你在瓊州海峽上建大橋也得考慮風向、風量、抗風性等難題,風大了,洋流自然就變洶涌了,一系列的氣象因素讓建大橋難上加難。
再次此橋非彼橋,你要知道瓊州海峽可是個“黃金水道”,不是你家門前游過幾只鴨的小河,每天數以千計的船只來回穿梭,建橋的話,打幾個橋墩?橋墩中間寬度是多少?能不能滿足大型船只通航?不影響通航勢必減少橋墩密度,加大橋墩寬度,橋墩跨徑越大建設難度要求越大,諸多問題一考慮,此橋真的不是你想建就能建。
瓊州海峽建大橋考慮因素諸多,橋墩多少都是難題
2 大橋不行,隧道行不行?
上天不行,下地總可以吧?咱鉆海底,修隧道,瓊州海峽跨度并不大,何況有英國、日本諸多經驗可以借鑒。此方案如何?
單純技術角度上,咱國內專家都說了完全沒有問題,盾構機開起來,幾年就給你挖通了,不過技術可行不代表沒風險,你挖的時候總會出現很多不可預見的土體、水體等問題,這些問題才是頭疼之事,人力、經濟、時間、風險、環環相扣,所以建隧道也慎之又慎,豈能當個嘴巴上說說的兒戲。
人類黑科技盾構機,挖個隧道小意思
1 造橋、挖洞都不行,直接填了,一勞永逸
別說100米深,哪怕你是1000米深,我國大山何其多,填平瓊州海峽也就芝麻點事,只要3到5年既能搞定,省時又省事。
誠然這個觀點簡單直接,但真的合適嗎?海峽資源何其寶貴,每年通行的船只,人口的流動給地方經濟、就業、漁業、旅游等都能帶來諸多好處,填平了這些優勢蕩然無存,何況現在人類不提倡用人為的手段去改變自然,改變勢必會影響生態、環境,這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相違背。此乃下下策。
瓊州海峽繁忙的港口運輸業務,海峽就是“黃金水道”
2 不是造不了,是各方不想造嗎?
造一座大橋可能需要大幾千億的投資,廣東雖富,海南略差,誰更想造?誰出錢去造又是個問題。
造好了就能平衡各方利益嗎?我看難。如果有了大橋,雷州半島的蔬菜水果能競爭過海南嗎?如果有了大橋,粵籍人才會流入海南島,珠三角還能輝煌嗎?如果有了大橋,海南島還叫島嗎?還能成為網友們的打卡圣地嗎?看著這些疑惑,我覺得還真不是造不了,是不造也罷。
有了橋,勢必加劇各種人口文化流轉,海南島還能保持原汁原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