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猶太民族不斷涌現出了繁若群星的大師級人物: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門德爾松等。
諾貝爾獎的得主,猶太人所占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
世界上70%的貿易量由猶太人掌控,在美國前400名富豪里,猶太人占了25%;在前40人中,猶太人占了40%。
“猶太文化之謎”一個非常重要的謎底,就是教育。
猶太人的教育究竟有多大的“含金量”呢?
一、早期教育奠定基礎
有一條猶太格言是這么說的:“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使女兒能嫁給學者也是值得的;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其目的在于優化遺傳基因,擁有聰慧的下一代。
懷孕時,他們的胎教不僅限于音樂的熏陶,不少身懷六甲的以色列準媽媽都帶著數學課本,堅持做數學題直至孩子出生。
從幼兒開始,家長就訓練孩子彈鋼琴、拉小提琴,那是他們的必修課。猶太人相信這些訓練會提高孩子的智商,有助于他們成為天才。按照猶太科學家的觀點,音樂的波動會刺激大腦活動,這就是猶太人為什么天才輩出的重要原因。
二、讓孩子從愛書開始
猶太人的聰明和他們的讀書也是有一定關系的。
猶太人孩子的教育從3歲開始的,他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理解文章的意思,而是讓他們背誦,他們認為如果不能培養出一個好的記憶力,今后就沒有辦法學習其他的事物。孩子到7歲開始就開始學習先知書和圣著的基礎知識;到13歲開始,孩子要學完所有的猶太教法的基礎知識。
大多數猶太兒童懂得三門語言: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英語。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孩子們都要學習經濟數學,還涉獵競技體育。因為他們相信,競技體育會使大腦在進行判斷和決策時更為專注。
猶太父母是這樣培養孩子閱讀的:
(1)可以在每天晚上全家一起閱讀的習慣,全家人靜靜地坐在一起,閱讀一些孩子喜愛的書籍。
(2)還可以紛呈孩子定一份報刊和雜志,并且還要督促孩子自己閱讀。
(3)每周拿出一天時間來共同閱讀報紙,就關心的話題進行討論。
(4)每周抽出一兩天的時間,用一小時的時間同孩子一起玩,或讓孩子參加能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的棋類運動。
(5)還可以每周都帶孩子去一次博物館、圖書館或歷史遺跡館參觀,讓孩子在參觀中學到知識。
三、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猶太孩子從小在家庭里便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和父母相處,直呼父母的名字;他們需要零用錢,就必須幫助家里干活。
正是這種平等和獨立思想,使孩子從小認識到,要想生活的舒適,就得靠自己的奮斗爭取。其實,這些意識深深的藏在猶太人的心中是與這個民族經歷的苦難分不開的。也正是那些苦難使猶太人具有向逆境挑戰的勇氣和毅力。
四、尊師重教根深蒂固
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在其他民族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的時期,猶太人卻認為學者比國王大。對每一個猶太家庭來說,沒有比出一名或幾名博士更為榮耀的了。
在猶太社會里,教師甚至比父親還要重要。假如父親和教師雙雙入獄,而且僅能救出其中一個人的話,孩子就會決定救出教師,因為在猶太社會里傳授知識的教師非常重要
五、重視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
猶太人非常重視知識,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新。
他們還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學習便是經常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問使人進步。發問和答案一樣重要。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意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中去。無疑,猶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測試中的高分同這一點是不無關系的。
比照猶太人的教育,可以看到我們的差距在哪兒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飛虎